EN 中文

距开幕还有 [] 天

关闭

植物提取物出口进入调整期

 近年来,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迅速,在食品、医药、化工等方面应用广泛,是我国中药类产品的重要出口品种,占有其半壁江山。然而,与火爆的2015年相比,2016年提取物行业出口增幅放缓,产业进入调整阶段。

  出口概况

  2016年我国植物提取物贸易规模呈现收缩现象:贸易额为24.5亿美元,同比下跌4.77%;其中出口额19.3亿美元,同比下滑10.93%;与之相反的是,进口额达5.2亿美元,同比增涨高达27.84%。考虑到与2015年相比,2016年的汇率波动较大,影响了对进出口贸易趋势的判断,现将美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换算成人民币计算,下文统计数据均以人民币为单位。换算后结果显示:2016年,我国提取物贸易额161.7亿元,同比上升1.27%,但增幅下跌23.6个百分点;其中,出口额127.2亿元,略有下降5.28%;进口额34.5亿元,大幅上涨35.95%。

  提取物出口下滑主要是由精油类产品的断崖式下跌导致,由于市场需求的调整和海关监管的日趋规范,精油类产品出口额35.8亿元,大幅下跌26.79%。而传统提取物,即非精油类产品则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,出口额91.3亿元,同比上升7.03%。由此可知,提取物出口的根基相对稳固。

  出口市场

  2016年,我国共向15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提取物产品。亚洲、欧洲和美洲是最主要的出口市场,出口占比近九成。亚洲是提取物出口的最大市场,2016年我国对亚洲的出口金额达58.1亿元,占总出口额的45.70%,受东盟市场精油类产品大幅下跌拖累,我国对亚洲的出口额同比减少13.63%。而对欧洲和北美洲的出口由于以非精油类产品为主,则较为平稳,波动较小,出口额分别为27.2亿元和28.8亿元。

  从单一国家层面来看,美国自2011年起,便取代日本成为我国最大的提取物出口国。在美提取物主要用于膳食补充剂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。美国自1994年发布DAHEA(Dietary Supple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Act)后,膳食补充剂产业高速发展,对原料需求急剧增长,提取物出口呈现刚性特征。2016年,我国对美共出口27.7亿元的提取物,出口金额占比高达21.76%,同比增长5.88%。

  日本、韩国紧随其后。我国对日出口额为14.4亿元,同比上升1.16%。除普通提取物的出口外,汉方药的原料出口是对日出口的一大特点。日本汉方药产业对原料需求量极大,汉方药提取物如芍药甘草汤、麦门冬汤、五苓散、加味逍遥散等等,出口额达到5.4亿元。我国对韩出口规模虽不及美日两国,但由于韩国保健品和化妆品产业的繁荣而表现亮眼,出口额达6.4亿元,同比增长33.24%。

  其余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中,对西班牙、德国、法国等西欧国家的提取物出口均较平稳,同比增长分别为20.95%、13.77%和9.15%。香港由于其转口贸易港地位的下降,对港出口同比下跌2.04%。其余东南亚等国家,由于精油类产品的下滑,出口额跌幅明显。

  出口产品

  2016年,我国提取物出口排名前十的品种包括:甜菊提取物、桉叶油、薄荷醇、甘草提取物、万寿菊提取物、辣椒色素、越橘提取物、芸香苷及其衍生物、橙皮苷、桂油等。

  甜菊提取物。2016年,甜菊提取物继续稳居提取物出口榜首,全年出口额高达14.5亿元。甜菊的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和马来西亚。美国是我国最大的甜菊出口市场,出口金额为5.3亿元,出口额占甜菊总出口的36.76%。马来西亚紧随其后,出口额为3.9亿元,占甜菊总出口的26.74%。甜菊市场十分集中,位于美国和马来西亚之后的韩国、日本、墨西哥等国,出口额分别仅为1.2亿元、0.7亿元和0.6亿元,而美国和马来西亚的出口额占比则高达60%以上。